庞涓和孙膑在山上待了很久,庞涓心里总是按捺不住。他总想着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,于是告别了师父和朋友,直接去了魏国。
魏国的国王听说庞涓的厉害,就任命他为大元帅。
庞涓当了将军之后,就想着邀请自己的老朋友孙伯灵一起来共事。
庞涓邀请这位老朋友,并非只是为了共享安乐,而是看中了孙伯灵的能力,打算利用孙伯灵的智慧为自己争取更高的官位和更多的财富。
庞涓为了得到他想要的东西,对孙伯灵用了哪些手段呢?孙伯灵被庞涓陷害后,他打算怎么办呢?他又会用什么方式来反击庞涓呢?
庞孙的仇人
在春秋战国时期,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,抢夺领土。这时,哪个国家拥有一位厉害的将领,就能在争斗中更有信心。
鬼谷子老师有两个特别得意的弟子,一个是庞涓,另一个是孙伯灵。他们俩跟着鬼谷子学到了不少带兵打仗的好本领。
庞涓这个人急躁得很,他总觉得自己学得差不多了,一出山就能成为无敌的存在,谁也别想识破他的计谋。
庞涓抢先一步向师傅和同学们告别,踏入了这个复杂的世界。他来到魏国,拜见了魏惠王。在魏惠王面前,他展现了自己出众的才华和军事才能,最终被任命为魏国的大元帅。
庞涓当上了大将军,觉得自己特别厉害,谁也比不上。但他心里总是念念不忘一个对手。他认为只有那个人才能赢自己,那个人就是他的老同学孙伯灵。
很久很久以前,在各个国家之间流传着一个故事,讲述了一位极其出色的军事专家,名叫孙武。他写了一本非常著名的书,名字叫做《孙子兵法》。
要是有了这本书,就能像那个军事家一样带兵打仗,无敌于天下。好多国家都在找这本书,可谁也没找到,还有人说这本书根本不存在,只是一个传说。
庞涓心里很确定那本书是真的,因为他亲眼见过,而且它就在他师父鬼谷子那儿放着呢。
他想看看那本书,可鬼谷子立刻拒绝了,说那是孙家的宝贝,只有孙武的后人孙伯灵才能看。
这并不是因为鬼谷子偏心,其实是孙武在临终时特意交代了鬼谷子一件事。庞涓在魏国当了大将军后,心里还是一直想着师傅手里的那本《孙子兵法》。
庞涓觉得自己直接从师父那儿抢走那本书很困难,不过他想到可以从孙伯灵那儿想办法。于是,他给孙伯灵写了一封信,邀请他到魏国去做官,并说能帮他一把。
孙伯灵非常信任他的朋友,所以他也向师父告别,下山去魏国的首都。
孙伯灵来到魏国后,他在魏王面前展现了更厉害的学识和主意。如果把孙伯灵的智慧比作一轮大月亮,那庞涓的智慧就只能算一颗小星星了。
孙伯灵很快就在魏王那儿得宠了,这让庞涓这个大将军的地位开始不稳定了。庞涓心里很不是滋味,就开始在魏王面前说孙伯灵的不是。
孙伯灵冤枉得很,被庞涓害了。本来他长得英俊,现在脸上被人刻了字;本来他身材高大,膝盖骨被挖掉,以后再也站不起来了。
孙伯灵被砍断双脚,还被蒙在鼓里的魏王关进了监狱,从此变成了一个毫无用处的人。
那时,庞涓装作关心的样子去了牢房,对孙伯灵撒谎说他已经为他说了好话。只要孙伯灵把《孙子兵法》全部写给魏王,魏王就会不再追究他的过错,让他自由。
这时候,孙伯灵还信任庞涓,他立刻动手抄写《孙子兵法》,心想或许这样能让自己逃过一劫。
当孙伯灵快要抄写完《孙子兵法》时,狱卒再也按捺不住,把所有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,包括庞涓干的一些不光彩的事。
孙伯灵回想自己的经历,这才明白原来都是庞涓在暗中使坏。他只是想得到自己脑中的《孙子兵法》秘诀。
孙伯灵还明白一个道理,《孙子兵法》完成后,他的生命可能也就结束了。因此,他把所有的竹简都烧毁了,然后装疯卖傻,做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。
据说《孙子兵法》快要写完了,却被一把火给烧毁了。庞涓非常生气,跳得老高老高。他把神志不清的孙伯灵扔进了猪圈,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“孙膑”。
【智救邯郸】在很久以前,有一个国家叫赵国,遇到了很大的麻烦,被强大的敌人围困在城里。赵国的盟友魏国拥有强大的军队,但起初并不愿意出手相助。这时,赵国的朋友,一位聪明的将军想到了一个好办法。这位将军并没有直接带兵去解救赵国,而是带领一支精锐部队迅速前往魏国的首都。他在这里制造了一系列动静,让魏国的统治者感到自己的首都受到了威胁。这样一来,原本围困赵国的魏国军队不得不撤回保卫自己的国家。这样一来,赵国的危机就得到了缓解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有时候解决问题不一定非要正面冲突,换个角度思考,用智慧去应对,往往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。
孙膑到了猪圈后,每天就跟猪一起睡,饿了就吃地上的猪粪。大家都觉得他真的变笨了,只有那位之前的看守知道,孙膑其实是在装疯。
一个狱卒想救孙膑,于是找到了来探监的齐国使者,恳请他能把孙膑带回齐国去。
孙膑的名气可不小,齐国的人听说后,赶紧悄悄把他从魏国接走了。等到庞涓发现的时候,孙膑早就到了齐国的地盘了。
孙膑住在齐国的大将军田忌家里,田忌并没有怎么看得起他。有一天,田忌赛马时,采纳了孙膑的三条计策:用最差的马去和最好的马比,用中等的马去和最差的马比,再用最好的马去和中等的马比。
这件事让田忌明白,原来身边有个孙膑是个非常厉害的人。于是,田忌请孙膑当了自己的军师,打仗时总爱带着他一起想办法。
孙膑刚刚成为军师,庞涓就带着魏国的军队去攻打赵国。虽然庞涓不如孙膑聪明,但他也很有能力,没过多久,赵国就抵挡不住了。
这时,庞涓的军队已经快要到达赵国的首都邯郸了。如果赵国没有得到支援,邯郸早晚会被攻下。赵国急忙给齐国写了一封求救信,希望齐国能尽快派兵援助。
后来,齐王请来了大将军田忌,田忌还顺便带上了孙膑。在齐王面前,孙膑想出了一个好主意,这就是后来大家都知道的“攻打魏国来解救赵国”的计策。
齐国不必直接援助赵国对抗邯郸,只需进攻魏国的首都,庞涓肯定要撤回兵马保护自己的首都,这样一来,齐国就能掌握主动权了。
如果齐国在庞涓返回的路上设下埋伏,庞涓肯定就没命了。这就是所谓的“围魏救赵”的策略,但实际上,真正的战场比这要残酷得多。
咱们先聊聊“围魏”这一招。你想想,庞涓领兵打仗,魏王会把所有的兵力都给他吗?这肯定是不可能的。所以,就算齐国军队把魏国的京城围了起来,庞涓也不一定会马上回去救援。
因此,孙膑需要想个办法,让庞涓认为齐国这次是下了狠心,一定要和魏国拼个你死我活。
孙膑到底是怎么制定战术的呢?1972年,一个古墓被发现,里面出土了竹简。这些竹简上详细记载了孙膑的战术策略,几乎涵盖了整套《孙膑兵法》。这本书已经失传了两千多年,这次发现真是令人惊喜,让我们大开眼界。
发现了孙膑的竹简后,我们得知了更多关于他的有趣故事,也明白了这本兵法为何会消失无踪。
当时,孙膑想了一个计策,他先派了一队人马去攻打魏国的一座城池,不过带队的两个人都没有太多实战经验。
等他们出发后,孙膑平静地对田忌说:“这次他们成功的可能性很小。”田忌听了,愣住了,心里满是疑惑,不明白孙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。
后来,孙膑又派出一支轻骑兵,迅速向魏国首都进击。他自己则带领大军,悄悄埋伏在庞涓必定经过的救援路上。
孙膑派出的两位新手指挥官很快就在攻城中牺牲了,他们带领的军队也全部战败。庞涓得知消息后,感到非常困惑:“这明明是假装进攻,那齐国的大军究竟躲到哪里去了?”
这时,庞涓收到了新的战报,消息来自魏国的首都:“首都遭遇了敌人的轻骑兵袭击,但还能坚持得住!”庞涓一听,立刻下令停止攻打邯郸,迅速调转方向,赶回去保护首都。
庞涓认为这支小队骑兵就像是齐国大军的先遣部队,而他还没碰见的主力齐军,估计正朝着齐国都城疾驰而去,很快就能到了。
庞涓心里很着急,完全没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别人的圈套。
田忌一声令下,齐国的士兵们立刻从四面八方涌了出来,将庞涓的军队紧紧包围住,甚至还将庞涓本人给抓住了。不过,孙膑没有立即对庞涓下手,他心里想着,庞涓这个人还有点用处。
从前的事已经可以看出,孙膑用兵十分果断,为了迷惑庞涓,他甚至让两名齐国将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
尽管这两位将军的能力可能不算出众,但孙膑这样做肯定会让人大感疑惑,大家也不会同意的。
在“田忌赛马”的故事里,我们可以看到孙膑那毫不留情的战术风格。尽管赛马的胜负只关乎赌注的多少,但孙膑却能以非凡的智慧赢得比赛。
在战场上,如果把体弱多病的老兵或新入伍的战士当成弱兵,派他们去迎战敌人的精锐部队,结果肯定很惨。
所以,孙膑的兵法没能传下来,是因为它不够贴近普通人。这和我们一直以来的儒家思想也不太符合,所以儒家学者们肯定不会让《孙膑兵法》继续流传。
尽管战斗通常极其残酷,但作为指挥官,不应像孙膑那样,在没有绝对必要时,轻易牺牲士兵的生命,仿佛他们的生命不值一提。
最好的证券公司,西藏炒股配资,股票实盘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